推薦你試聽可能會改變你一生的英文課:
政府擬將基因改造作物納入管理,引發外界質疑。農委會昨(9)日表示,國內基因改造科技定調以非食用項目為優先,為完備管理機制,將修訂相關法規,使基改科技與相關產業有秩序的發展。美、日、歐、澳等近年積極發展基因改造科技,並制定相關法規進行管理,澳洲在2000年通過基因科技法、日本2003年也公布依基因改造生物等使用規範,以確保生物多樣性的相關法律(日本官方簡稱卡塔赫納法),以強化風險評估。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我國基因改造科技的管理,從研發、農產品生產至食品流通,分別由相關部會掌管。在農委會方面,雖然已有植物品種及種苗法、漁業法、畜牧法及飼料管理法等法律及相關子法,訂有基因改造的管理規範,但生產者如果擅自種植基改作物雖可依法清除,卻無相關罰則。由於國內近年基改技術快速發展,包括運用在觀賞魚等相關技術成熟,農委會表示正參酌日、歐、美、澳等先進國家相關規範,檢視修正法規,以兼顧產業發展、農業生產環境及農產品國際貿易,為國內生態環境安全嚴格把關。農委會強調,我國農業基因改造科技的發展,以確保國民健康及不影響環境生態安全為前提,基因改造科技的發展也以非食用項目優先。農委會表示,我國從94年以來,已陸續修訂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及其子法規,建立基因改造作物安全管理架構,所有基改作物都需依法通過生物安全評估,確認對國內生態與農業生產環境安全,才能取得種植許可,迄今也未有任何基改作物在國內推廣種植。
663ECF44A8A5C222
留言列表